真肥無言 產量說話 ——施可豐穩定性長效肥料示范田測產觀摩會見聞
10月15~16日,記者參加了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山東安丘、昌邑的兩場大姜測產觀摩會。在經歷了今年的大旱之后,兩地農民依然迎來大姜豐收的喜悅。兩天走下來,記者和測產隊伍一起見證了一個個讓人激動不已的場景、一組組令人嘆服的數據…… 15日,記者隨測產隊伍到達安丘市凌河鎮吳家莊村,伴隨著濃濃的姜香,空氣中浮動著豐收的味道。觀摩會現場聚集了很多農民,都想親眼看看測產結果。 一位老大爺手拿鋼叉,他叫孫利民,今年62歲,是今天測產會的主角。大家面前一片綠油油的姜地,是他耕作多年的承包地,同時也是施可豐公司穩定性長效肥料的示范田。 “看這裂紋,肯定小不了。”還沒開刨,幾位農民就指著土壤裂開的紋路議論開了。說話間,測產開始,只見孫利民每刨出一塊姜都引來圍觀農民的陣陣感嘆。據測算,這塊示范田出鮮姜至少能達到1.5萬斤。 據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丘公司銷售經理王維軍介紹,此次測產的肥料是施可豐16-8-18穩定性長效肥,每畝平均施6袋。根據測產數據,產量至少比去年提高25%。 “今年這里經歷了大旱啊,真不容易!”安丘市匯豐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寶良說,以前當地很多農民施用常規復合肥料,每畝地要用10多袋。而孫利民的示范田只用了6袋施可豐穩定性長效肥,大旱之年還增產。 據了解,趙寶良與施可豐已合作了17年,期間任憑市場起起落落,合作從未間斷過。“賣他們的產品我敢拍胸脯!”趙寶良說,“施可豐‘只做真化肥’的口號不是喊出來的,而是踏踏實實做出來的。我就是他們的見證者!” 真化肥,不愁沒銷量。趙寶良告訴記者,近兩年他在銷量上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2012年銷售施可豐穩定性長效肥料量才2000多噸,今年已經達到了4000多噸,兩年翻一番。 昌邑站:花盆里刨出姜王 16日,記者隨測產隊伍又趕往昌邑,見證另一場更具特色的測產會。與安丘不同,昌邑的測產會從競賽開始,參賽農民先將自己的大姜帶到姜王大賽會場,賽出單顆姜王,然后選出前10名選手進行田間測產,最后決出畝產姜王。 單顆姜王比賽現場氛圍異常緊張,等候比賽的農民對自己的大姜可都寶貝著呢!一位農民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的姜,悄悄告訴記者:“俺這姜又肥又大,分叉又多,不小心著可不行。斷了就不能拿冠軍了!” 就在這位農民信心滿滿時,一輛面包車駛進會場,現場農民紛紛讓開一條路。車門拉開,3個年輕小伙子小心翼翼地把一個長著綠植的大花盆搬到賽場,瞬間所有人都圍了上去。這姜怎么種到花盆里去了?一個搬姜的小伙子說:“這姜太大了,容易斷,從地里刨出來就趕緊種進花盆了。”只見工作人員在花盆里小心翼翼地挖起來,隨后一顆巨大的泥姜露了出來。給姜除土的工作人員個個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因為這只姜太大了,中央分叉的地方空隙也大,很容易折斷。 “這是兩顆姜吧?”有農民提出質疑。 “你仔細瞅,這鐵定是一顆!”小伙子爭辯。 最后,裁判長指著泥土掉落后的一處細小連接處說到,大伙都來看看啊,這兩大塊是連在一起的,是一個完整的姜。現場交頭接耳,感嘆聲不斷。 “能參賽,上秤!”隨著工作人員一聲令下,所有人又都圍了過來。“帶苗13.7公斤。”小伙子喜笑顏開。最后,正是這顆花盆里的大姜奪取了單顆比賽的冠軍。 決出單顆姜王后,測產隊伍驅車前往前10名選手的家里,經過現場測產后,岞山鎮惺惺村的丁偉杰地里的大姜以2.1萬斤的成績贏得畝產姜王大賽冠軍。 昌邑市宋莊農技中心總經理焦羅成道出了姜王背后的秘密:用施可豐套餐肥,每畝10袋復合肥、15袋有機肥,科學配比才能打造姜王。 據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昌邑地區銷售經理劉魯俊透露,其他的田塊雖然沒奪冠,但產量同比也提高了近30%,參賽農民用的都是施可豐穩定性長效肥(16-8-20)。 真化肥:要的只是農民放心 這樣的測產結果不是偶然,有著強大的科技支撐。 據施可豐化工濰坊地區總負責人梁培仕介紹,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同研發的長效緩釋肥技術,曾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目前肥料行業所獲得的最高獎項之一。同時,施可豐穩定性長效肥中添加了脲酶抑制劑和消化酶抑制劑,優點有三:其一,打破了傳統肥料的肥效期,傳統肥料的肥效期在45~60天左右,施可豐穩定性長效肥的肥效期可以達到120天左右;其二,肥料利用率提高,傳統肥料的利用率是30%左右,施可豐穩定性長效肥可以達到45%,在溫度和水分合適的情況下,可達到50%;其三,在節能環保方面更加具有優勢,利用率高,土壤殘留少,對土壤保護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安丘、昌邑這兩場測產會的數據并不是孤例。據透露,除了安丘、昌邑地區,今年施可豐在青州、五蓮、莒縣和諸城都組織了大姜測產會,平均增產幅度20%~30%。 這也僅僅是施可豐在全國開展的數百場測產會的一個縮影。今年施可豐公司在全國對小麥、玉米、馬鈴薯、大姜等8種作物進行測產,其中內蒙古馬鈴薯畝產超過1萬斤,江西鄱陽早稻畝產在900斤以上,山東壽光玉米達到1600斤以上……正是這一場場測產會,讓施可豐化肥在祖國大地上遍地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親身經歷了施可豐的兩場測產會,記者忽然想起山東翔龍集團、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解永軍在多個場合反復說過的一句話:“20年來,施可豐堅持做真化肥,我們有責任、有底氣、有信心在行業當中第一個提出‘做中國放心肥專家’。” 所有的測產都是為了讓農民用得放心,放心必然能贏來銷量、贏來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施可豐肥料銷售量同比增長了25萬噸以上,增幅達32%以上,在今年行業整體銷售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逆勢大增長。
小麥在沙性土壤上喜獲豐產——江蘇省東臺市施可豐小麥測產觀摩會成功舉行
風吹麥浪,果實飄香。5月22日,施可豐小麥測產觀摩會在黃海明珠——江蘇省東臺市成功舉行,金燦燦的二百多畝小麥長勢喜人,明顯表現出分蘗高、穗大、籽粒飽的特點,吸引了近200名農民、種植大戶的廣泛關注。 疾風知勁草,沙土見“肥效”。據記者了解到,東臺市土壤較特殊,屬于沙性土壤并且偏堿性,缺磷較嚴重,磷在土壤中不易被吸收,并且種植作物品類比較廣泛,所以選擇一款高磷、吸收率好,并適用于多種作物的肥料成為當地農民普遍關心的問題。作為當地村支書書記,現任東臺市四灶農技站站長袁玉寬經過多方調研、不斷篩選,于2005年,決定在當地試驗施可豐長效緩釋肥22-20-6,結果顯示,這款肥料不但提高氮和磷的利用率,而且更令農民沒想到的是能夠做到一次性施肥免追肥。 據施可豐高級農藝師王吉華介紹,長效緩釋肥內含NAM長效劑,不僅對土壤中的脲酶、硝化細菌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還可慢慢分解尿素,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素,從而大大提高氮和磷的利用率。此領先科技,在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是迄今為止我國肥料行業獲得的最高獎項。 “小麥生育期那么長,怎么能施在地里不用管了?”因當地青壯年外出打工現象普遍,所以老人較關心如何輕松種地,面對當地農民的疑問,王吉華農藝師表示,一般肥料的肥效期是40—45天,而長效緩釋肥肥效期長達90—120天,符合小麥的生長期,可做到一次性施肥免追,與普通肥料相比,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產量可提高20%以上。據悉,施可豐長效緩釋肥是根據作物的生長需要進行養分釋放的一種新型的智能肥料,它在作物需肥淡季養分緩慢釋放,在作物的需肥旺季快速釋放養分,以滿足作物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具有節約化肥作用。 從幾十斤到幾百斤,再到幾千斤,施可豐長效緩釋肥在當地的銷量年年攀升,農民也從被動接受外地陌生品牌到口碑相傳,再到如今主動購肥,施可豐長效緩釋肥可謂已經深得東臺農民的心。會上,為了真心實意幫助廣大農民購買和使用上真化肥,經袁玉寬站長推薦,施可豐營銷總公司決定,聘任示范田種植戶陳曉照為“施可豐中國真化肥”關愛農民特別顧問,聘期一年。袁玉寬站長表示,他很認同施可豐的“三愛七愿”文化,讓老百姓都用上放心肥已經成為他人生的信仰,并成為他持續推廣優質肥料背后的正能量。